在巴西的温州人孙特英:根不能忘
在国内的紧凑安排有如“跑场”,但因为里约奥运会与浙报结缘,仍然让孙特英为浙报的盛邀腾出时间来杭。见面之前,当我还在犹豫是称呼其“孙会长”还是“孙主席”时,她出现了。笑成牡丹花一般的灿烂表情,以及一手就揽过我肩头的亲密举动,俨然就是大家口中的“阿兰姐”。
是的,在巴西,可能有人不知道温州人孙特英,但只要是华人,就不会没听过“阿兰”这个名字。
身为巴西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主席,从13岁到63岁,50年的身在异乡却始终没有抹去孙特英一丝丝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。在国内,她像个好奇心爆棚的女孩;在国外,她在国人需要帮助时全心全力施以援手化解困境。
将镜头对准孙特英时,我看到她的笑容里,写满了在时代潮流中永不言败的决心,和对世界经久不衰的爱意。
有一个非凡传奇的故事,似乎是许多在外打拼的温州人该有的标配
1967年1月1日,年仅13岁的孙特英初到巴西,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的她还来不及体验这个城市,便匆匆扛上“提包”,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。“我记得当时到巴西才满一个月,就开始‘做生意’了。”
孙特英说,“提包”生意就好像现在的上门推销。巴西人很讲究,当时她的提包里就装了不少床单、床盖、桌布,还有女孩子出嫁需要用到的嫁妆等。“我坐着巴士挨个街区地转悠,挨家挨户地敲门,虽然语言不通,但似乎也能顺利完成介绍、销售和支付。”
运气好的时候,孙特英能碰到心善的人家,不仅买下她的商品,还把她推荐给隔壁邻居和亲戚朋友,让邻居关照孙特英的生意;碰到比较“厉害”的人家,孙特英遭受的,往往是一记重重的摔门声,但闭门羹丝毫影响不了她的经商热情。
从小门小户到高楼住宅,从高层公寓到低楼平房,孙特英三年的“提包”生意让她初尝胜果。16岁的孙特英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巴西购买了一套住宅。“当时的房子是按揭购买的,分期2年,每个月需要支付2千美元。白天做生意,晚上上课读书,顶着经济压力足足两年,晚上睡觉满脑子只有分期付款……从未拥有过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。”
“每天早晨,我睁开眼的第一个念头,就是今天应该去哪个地方,应该找哪些新的客户。”孙特英说,在环境的逼迫下迅速成长,18岁的她已经拥有一辆自己的车。从巴西姑娘嫁妆的点子蔓延开,孙特英和家人将视线关注到金、银、宝石等首饰领域。
直到1989年,她才结束22年的“提包”生涯,开了一家做雨伞、球鞋的贸易公司。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悟性和温州人天然的“生意人”属性,1991年她开始进军手机通讯行业;1992年以后,她又涉足啤酒、轮胎、工艺品、旅游等领域,事业越做越大。孙特英说,自己做生意最讲求“控制”的概念,不多卖、不贪心,喜欢放长线,多少有点现在当下“饥饿营销”的意味。
孙特英最津津乐道的,是她在轮胎领域的生意。“公路在巴西的交通中占很大比重,轮胎的需求量比较大,但巴西的轮胎市场基本上都掌握在固定的几家大牌轮胎代理商手中,别人很难拿到,价格也是他们说了算。”孙特英说,考虑在巴西引进中国轮胎的想法开始滋生。
“当时的pirelli、firestone、gordgear、michelin等国际大牌轮胎在巴西基本上是垄断的,我们尝试引进中国的万里轮胎、南港轮胎、黄海轮胎等,虽然在质量上有所差距,但我们从减少一半翻胎次数来保证驾驶安全,很快受到了巴西人民的认可。”
就这样,孙特英顺利将中国轮胎打入了巴西市场,甚至对pirelli受到了一定影响。“当时他们经理还来找我们谈,要求我们停止进口中国轮胎,可以给我们代理权,但我没答应,推销我们的中国轮胎,让我觉得骄傲!”
顺利的事业在2000年遭到了危机。伴随着巴西货币贬值,经济下行,这对从事国际贸易的孙特英而言,可以说是从商以来遇到最困难的时期。“当时我们一下子就损失了几千万人民币,根本没办法继续进口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以为很快能度过危机,就囤积不卖,但公司的日常费用要继续支付,经济没有好转,我们只好开始售卖仓库货源,采购巴西的产品,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好转。”孙特英说。
经济问题带来的种种影响,让孙特英看到了很多社会的反面事例。在缩小事业经营范围的同时,她开始为当地社会团体提供服务。每个来到里约热内卢的国人,多少都会听到“阿兰姐”这个称呼,只要能力所及,她都会热情地招待国人,或是帮助前来求助的国人解决燃眉之急。
巴西里约的入室行窃和当街抢劫时常发生,但报案率却很低,这跟华侨怯于当地恶势力,怕遭受报复有关。孙特英说,很多人手中握有证据,也不敢报案
在她的鼓励下,陆续有华侨将手中的视频资料发给她。“当时我们和警方合作,我把视频发给警察局后,有一天晚上11点,警察局长来电话说,根据视频资料抓到了6个嫌疑人,让我叫上受害者来认。
当时很多人都拒绝了孙特英,但超过24小时就要释放嫌疑人,这让孙特英很是焦急。她挨个给受害者打电话,告诉大家在国外谋生一定要团结起来,如果不团结,今天受害的是别人,明天就可能是自己。受感召的华侨最终克服了心理障碍,指认了窃贼
“后来我们华侨还给警察局长送了一块‘人民卫士’的感谢牌。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,那一带治安都很好,这是警民合作的结果。”孙特英说
自此之后,孙特英和警察局成了“好朋友”。这多少为她今后的助人提供了不少便利
今年的里约奥运会,孙特英一张拿着国旗站在场馆里笑得很灿烂的照片走红网络。身为体育迷,她显然不能错过在巴西举办奥运会这次难得的机会。从开幕式到闭幕式,排球、体操、乒乓球、跳水、羽毛球等中国队的强项赛事,孙特英无一缺席。在一些热门赛事上,孙特英为了能亲临现场,像个追星族一般,每天盯着售票网站,目不转睛地专注着抢票
她在接受中央台记者采访时,分明能看到孙特英在为国人加油的激情里,满是自豪。此次回国,孙特英还受中央台邀请,客串了一次新闻主播,在主持台上就座的孙特英主持范儿十足,气场逼人。
当然了,身为温州人,孙特英的家乡情结更是浓厚。常被外国人称为“中国的犹太人”,孙特英更是骄傲满满。在2016世界温州人大会上,孙特英看到来自全世界的温州人回来为温州发展献计献策,心里兴奋不已。“举办这样的大会很有意义,让全世界温州人回家乡看看,同心建设家乡,温州发展好了,温州人在外面才能更有面子!”
追溯孙家与巴西的缘分,要从孙特英的爷爷说起。1928年,爷爷从欧洲转到巴西创业,一去就是半辈子。而孙特英的爸爸也在1958年5月来到巴西。“当时由于社会环境特殊,大部分华侨出去了就不再回国了。”孙特英说。
而孙爸爸是当时巴西第一个回到国内的华侨,因为孙特英母亲病重。1967年1月1日,孙特英和弟弟孙华凯随父亲来到巴西,至今将近50年。
在孙华凯的心中,姐姐是一路相随相伴最亲的人。“总觉得姐姐是不会老的,每天都是那么开心、乐观、热情,有用不完的能量。”
如今,她对弟弟孙华凯投资温州大西洋购物中心的项目也很是支持。在家中,她和身为大学教授的丈夫育有一儿两女,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,始终向孩子们传递家乡好、中国好的观念,“你永远改变不了的是你中国人的脸孔,根不能忘”。
在外的不易和艰辛或许只有她自己能知,但岁月却从未剥夺她那颗金子般的心。她会为一处绝美风光流连,会为身边人打了一个喷嚏担忧,会在离别时送去一个暖心的拥抱……难怪,在丈夫的眼里,“这个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;而拥有她,自己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”。